大三甲1.2亿耗材订单,流通巨头独家中标!

2022-03-10 09:00

1.2亿!流通巨头子公司独家中标


3月4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公布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医用耗材SPD服务平台运营服务采购项目中标结果公告》。


图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创建于1955年,原名为“中央直属结核病研究所、中央直属结核病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是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临床医学院。


据悉,该院医用耗材SPD服务平台运营服务采购项目预算金额为1.2亿元,合同履行期为1年。


最终,国药联众致远(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独家中标该项目,中标金额在采购人现行采购价格基础上,下浮10%。


根据采购文件,服务商需对采购人所需的医用耗材进行集中采购,按照不高于医院现有供货价(开票价)折让比例的方式进行报价(以百分比形式表现)。


也就是说,通过这一项目,将至少为这家大三甲医院节省10%(1200万)的医用耗材运营成本,帮助医院达成降本增效的管理目的。


就目前而言,这样的医用耗材集采集配模式,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国医院遍地开花。


12家医院耗材配送被打包


根据中国政府采购网数据,近期,在秦皇岛市第二医院长沙市中心医院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数十家三甲医院医用耗材SPD项目中,均以国药、上药、华润等流通巨头独家中标,大批中小配送服务商出局而告终。


图片


SPD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定义为(Supply-供给/Processing-分拆加工/Distribution-配送),是一种精细化供应链管理的服务模式。


目前市场上的SPD业务模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集采集配模式和运营服务外包模式。


集采集配模式——医疗机构将医用耗材的采购和配送全部委托给第三方公司,由第三方公司负责院内医用耗材供应链运营管理,承担各项成本支出,并从采购差价及配送费中实现盈利。


运营服务外包模式——医疗机构保留医用耗材品种遴选和采购权,将院内供应链运营管理服务委托给第三方公司,由第三方公司承担运营中各项成本支出,并收取一定比例服务费。


近年来,在“两票制”、药品耗材大幅降价的环境下,医院外部的药品、医疗器械产业正在面临巨大的变革;在医院内部,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精细化运营,也成为了医院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此趋势下,SPD管理模式将实现更多的无限可能,成为了多数医疗机构达成“控费增效”目的的首要选择。而作为原来医药信息行业的非主流赛道成员,SPD服务厂商将会突破行业边界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强者恒强!中小企业还有机会?


就目前而言,SPD模式每下一城,都将重塑该院流通主渠道。当数十家乃至百余家配送业务集中到一家,中小企业基本无法满足医院的要求,因此遴选成为SPD供应商的企业,往往都是大型流通企业。


根据国药控股披露的数据了解,截至2020年末,国药控股累计开展集中配送和SPD项目总计1735,仅2021上半年新增SPD项目和集配项目分别达到114个和134个。


上药控股在信息中表示,SPD项目已在全国100多家医院实施,实施效果显著。


华润医药在2020年度报告中提出公司正在积极打造医院药械供应链管理项目SPD的专业服务,未来将强化优势区域,优化业务结构,打造智慧型医药供应链服务商,实现从传统商业分销业务向智慧化、专业化综合服务商的转型。


此外,塞力医疗等民营企业也在积极拓展SPD业务,多地SPD项目于去年逐渐落地,收入规模实现快速增长,2020公司SPD业务总收入为3.54亿元,2021年增长至7亿元,增长率达98%。


根据《中国医疗器械供应链发展报告(2021)》,2020年我国开展SPD项目的医疗机构达300余家,其中覆盖范围主要是公立二级以上医院(近1.2万家),渗透率约为3%。保守估计,2021年我国开展SPD项目的医疗机构在600家以上。


在这数百家医院SPD项目中,以国药为首占据了目前大部分市场。塞力医疗认为,未来三年,我国SPD业务市场规模预计达8000多亿。在千亿级的市场里搏杀,中小规模的渠道及流通企业或死亡或被并购,最终只会有20个左右的大型终端公司胜出。


当下,整合已是大势所趋,强者恒强,大型流通巨头加速跑马圈地,中小企业加速转型“报团取暖”,犹豫不决摇摆不定或许只能出局。